CHAPTER 07 第七章 演讲力-《高情商职场沟通术》


    第(2/3)页

    评论家刘瑜的演讲《集权政府成功的秘诀》:以前我在街边的水果摊买樱桃、葡萄之类的水果时,总想挑出其中最新鲜好看的,但是常常受到摊主的阻挠:不许挑!不许挑!也是,如果我把好的都挑走了,坏的他怎么卖呢?其实岂止卖葡萄、樱桃,卖企业也是一样:几年前中国产权改革如日中天的时候,为了甩掉一些不良企业,据说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的办法是:哪个投资者要想买好资产,就得接受与之“搭售”的差资产。可见无论是卖葡萄还是卖企业,好坏搭配是推销之道。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很多集权政府的治国之道亦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很多集权政府的成功秘诀正在于此:为了推销强权的苦咖啡,得搭售道德的白砂糖,咖啡加糖,很多人喝着咖啡加糖就给喝晕了,专制也就打开了销路。

    为了向观众讲清集权政府的治国之道这一抽象、深奥的哲学问题,刘瑜从果农卖果子好坏搭配的推销之道谈起,通过一番巧妙类比,形象地揭示了集权政府如何让民众在打倒假丑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放弃其权利和自由。演讲中,要阐释一些抽象的问题,多找些恰当的生活现象来类比,更容易帮助听众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

    演讲中要把道理讲透,既可借助精彩故事,也可借助自然现象和社会焦点作为说理的载体,只要能通过深入分析,挖掘出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就更容易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

    3什么材料容易打动听众?

    如果说主题是演讲的“灵魂”,结构是演讲的“骨架”,那么材料就是演讲的“血肉”。一场演讲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达到演讲者的真正目的,材料的搜集和选用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么,选择怎样的材料更容易打动听众呢?

    选择容易产生共鸣的材料

    周新生《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最近,一位司局级老领导说道,女儿在他的极力反对下仍入外籍并嫁给外国人。是女儿劝他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可不是吗?我们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烧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学校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调动工作要求人;异地迁徙取得户籍要求人;参军要求人;职务职称晋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体上至高级官员下至布衣百姓,大有无人不求人之势。求人的客体是在各个涉及公共利益岗位上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和资源的官员或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壮观的中国式求人图卷。在人们眼中,靠市场、靠政府、靠制度、靠法律不如靠关系,有了关系什么事均可变通,均可摆平,均可办到。

    相信很多人都信奉“熟人多了好办事”。演讲者所罗列的现象听众一定很熟悉,听众迫切想知道造成这种变味的“求人规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于演讲者所选的材料令听众产生了共鸣,所以听众自然会跟着他的思路进入演讲者要阐释的主题—国家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完善制度,提高制度刚性,设计严格的办事程序,使寻租者无市场。

    选择能激发听众兴趣的材料

    一位大学教授给中学生作《奇妙的素数》讲座:当年贝克汉姆转会到皇马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困扰英伦的事件:他为什么会选择23号球衣?最流行的解释是乔丹也曾身穿23号球衣,这是足球在向篮球致敬。最不妙的解释是,恺撒大帝被谋杀时身中23刀,这实在不是个好数字!我想这太有意思了,23是个素数,数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素数。素数是构成数字的基础,不管多大的数都可以由几个素数来构成。是谁最先发现了素数呢?不是人类,而是动物。有一种蝉,它在地下生活17年,然后突然出现在地面上,排卵繁殖,6周后重新回到地下。除了蝉外,也有其他动物喜欢在地下待7年,13年……为什么它们喜欢待素数年呢?肯定因为某种天敌是有规律地出现的,素数年才出来的话遭遇天敌的概率就会很小。

    教授一开口,先不提任何关于数学的问题,而是告诉大家贝克汉姆当年转会到皇马的时候为何选择23号球衣这一困扰英伦的事件,接着自然地从素数的来源说起。原来枯燥的素数还有如此多的有趣的故事。由于教授所选材料非常贴近中学生的心理,所以很快就抓住了听众的胃口,不但巧妙打开了同学们眼界,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想想我们周围那些呆板枯燥的讲座,这位教授的演讲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

    选择令听众出乎意料的材料

    著名情感作家毕淑敏的《一定要做得比实际“做”更好吗?》:我年轻的时候,心其实很累。因为总想表现得比自己真实的状态更好一些,便不由自主地要作假。明明不快乐,怕被人看出,以为是思想问题,就表现出欢天喜地的兴奋。对领导有意见,怕领导对我看法不良,影响进步,就故意在领导面前格外卖力地工作。其实,那彼此的不融洽,心知肚明。在会议上有不同意见,因为判断出自己是少数,就放弃主见随大流,默不作声……凡此种种以为是老练的举措,都让我做人辛苦,不胜其烦。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他人,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这样做了以后,我本以为机会一定要少很多,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只求这一生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付出代价也认了。不想,却多了朋友,多了机缘。

    有一位智者说过,当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考虑别人怎么看时,其实我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生活中,为了留给别人不错的印象,我们很多人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不断追求更完美。然而,毕淑敏对此持反对意见,鼓励大家要追求以真示人,不要一味取悦别人。如此出人意料的建议看似有些“消极”,其实散发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选择令听众肃然起敬的材料

    周孝正的《真实的以色列》:几年前,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爆炸的恐怖袭击,炸死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这两名中国人都是福建人,是去打工的。以色列政府立刻与中国方面联系协商赔偿事宜,但经过中国领事馆的核实,此两人系偷渡客,属于非法入境,于是不再配合。后来,以色列政府专门开了一个会。会议认为,在以色列国土上无辜死亡的人,政府都有责任对其负责,至于这些人偷渡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会议最后决定,对两名死难的中国人一视同仁地按照国民待遇善后。会后,以色列政府派专人到福建找到两位农民工的家人,最后支付的金额是每位死者赔偿70万美金。所有相关的调查费用全部由以色列政府负担。

    当使领馆方面不再配合时,按一般人的思维,以色列政府会顺水推舟放弃对两位农民工的赔偿。然而,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专门开了一个会决定一视同仁地按照国民待遇善后。以色列政府如此善待偷渡客的做法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经常讲以人为本,看看我们周围发生的那些对临时工不公的事,两者相比,孰高孰低,一切尽在不言中。

    演讲要想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就应该在材料上多下功夫。只要多找上述几个方面的材料,相信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演讲效果。

    4选好角度,演讲更有力度

    相同的拍摄器材,选取的角度不同,拍摄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同样的道理,演讲切入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迥然相异的。那么,如何选好角度来提升演讲的力度呢?

    从现实影响大小的角度切入

    评论员许小年的演讲《宏观越差,微观越有希望》:两年前我的学生碰到我的时候,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教授,下阶段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我一听就没情绪了,我说政府政策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盯着政府的政策来决定自己的经营方略,这个企业就把自己降低到了农民过去的水平上。为什么?农业特点是靠天吃饭,农业现在都不靠天吃饭了,你到农村去看,遍地是大棚,农业对气候的依赖大大降低,一个企业还在靠天吃饭,你能适应市场竞争吗?其实,宏观越差,微观越有希望。什么逻辑?因为穷则思变,我的传统经营模式很好啊,为什么要变?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每年10%的增长挺好的,一天到晚说这个改革、那个改革,有什么必要?现在你再跟政府说改革,跟企业说转型,说研发,他们比以前听得进去了,也愿意听了。
    第(2/3)页